一年一度的中国品牌节如期而至,今天关心中国品牌建设工作的同志们,从事品牌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们,战斗在品牌工作一线的企业家们,以及所有关注品牌领域的新闻界的朋友们相聚在第六届中国品牌节,共唱中国品牌的转型与驱动.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贡献智慧和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财富500强榜单上,中国上榜公司

  再创新的记录,79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超过日本,成为上榜企业数量第二多的国家。但是,浏览榜单,这些来自能源业、金融业、保险业的龙头企业名字,折射出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们有强势的企业,不能就算有强势的品牌。当前的品牌竞争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战场。拥有多少知名品牌,品牌的含金量如何,已经成为一个企业、地区和国家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近年来,面对国际品牌蜂拥而至,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让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企业的转型的关口。我们提出的转型不仅是企业战略的转型,也是指企业意识的转型。这种转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需要政府的力量,以及企业的力量,来共同推动中国品牌完成转型。大企业要谋求大发展,大企业必有大担当。从最初将企业发展目标定为做大做强,

  到如今为企业打造品牌,随着中国企业家开始以全球视野参与发展,企业行情的坐标正在逐步修正。  

2012年对于转型的中国品牌来说是关键的一年。在企业发展战略、产品体系、营销手段均列为革新的时代,品牌转型升级已经是迫在眉睫。尽管我国已经涌现出了不少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但面对来自全球的强势品牌,我国品牌表现出的竞争力和韧性都还有些欠缺。比如消费电子领域,我们有很多品牌,你可以不认可这样高度集中的消费选择,但不能不承认国际知名品牌带给消费者的影响。中国市场对知名品牌的需就更是巨大的,这将成为驱动我国自主品牌转型的原动力。优化品牌结构、提升品牌国际竞争力,为品牌发展营造健康的环境,更是驱动中国经济更长期、更高水平、高好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过去六年中,中国品牌节一直站在中国品牌建设的最前沿。在这里我们探讨过中国品牌的回归与跨越、也讨论过品牌建设中的诚信与创新,我们还将讨论中国品牌的转型与驱动。在这里,我们见证了自主品牌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及中国品牌的成长与发展。品牌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选择,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文化,对于市场来说是一种营销手段。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是对国家形象的一种折射,是对国家经济综合实力的展现。品牌的转型与驱动不仅需要企业界的朋友们努力,更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呵护。最后,我预祝第六届中国品牌节圆满成功!希望中国品牌能够全面崛起。期待中国早日迎来本土的强势品牌,并打入国际市场。

  现在我宣布,第六届中国品牌节开幕!

 

  中国品牌节已连续举办六届。六年间,中国品牌和品牌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国企业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品牌不仅代表一个产品、一个企业、一个行业,更代表所在国家的整体形象和民族精神。国家品牌专家安霍尔特就曾指出:良好的国家品牌形象能够加强国家与世界的交流,吸引外国投资者和旅游者,从而加速经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品牌作为一种国家形象的载体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中国已经逐渐摆脱了“世界产品加工厂”、“世界品牌贴牌生产基地”的角色,中国品牌在世界品牌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

  中国传统的、民族的品牌需要传承和弘扬,中国现代的品牌需要磨砺和发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品牌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是提升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必由之路。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国际化企业的代表,中国国际商会将更加积极地代言工商,在国际和国内、政府和企业之间搭建桥梁;更加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争取国际话语权,努力维护中国国家和企业的利益。我们将和广大工商界人士一同为塑造中国品牌形象、振兴民族产业、提升自有品牌的国际竞争力而不懈努力。

  作为中国品牌建设的思考者和参与者,

 

第六届中国品牌节聚焦于品牌的“转型与驱动”,这不仅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现实要求,更是驱动经济向更长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这样的背景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已经成为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自主品牌,不仅要为企业创造价值、更要为中国创造价值。而这不仅需要战斗在品牌建设、品牌研究一线的企业家、专家学者们为之奉献,更需要国家相关领导以及社会公众的关心和支持。

  今天,我们汇集了中国各行业优秀自主品牌的精英,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我们希望借此次品牌节活动,搭建中国优秀自主品牌国际展示平台、商务平台和国际采购平台,打造我国优秀品牌国际团队,集体出海、规模经营、联合共赢,共同开创中国优秀自主品牌海内外发展的新局面。

  第六届中国品牌节的主题是“转型与驱

  动”,转型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我们说了很多年,而且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显得越来越迫切。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企业生产一个产品的环境成本、能源成本、资源成本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但是附加值却非常低。去年,我们的GDP总量成为全球第二,但人均GDP仅仅相当于日本的十分之一。这说明我们转型升级的空间十分巨大,但看上去是为什么那么难呢?这就是今年的主题,“转型与驱动”。但是,如果全社会没有理想主义精神,没有专业主义的操守,没有企业家精神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转型升级可能仍然会成为一句空话。
   过去人们都倾向于把我们伟大的改革开放设计师邓小平看成一个现实主义者,大家知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时,他说,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道路一百年不动摇.这条路人们尝到了甜头一定会走下去,一个老人说一百年不动摇,是因为他能管一百年呢?不是,是因为他看到了本质,看到了规律,他认为中国只有走这条路才有未来.这是一种巨大的理想主义的情怀.所以,现在有的时候人们以为现实主义就是要面临眼前的各种问题.这句话不错,但是现实主义不等于消极应付,理想主义也不等于不着边际的唱高调,忽略规律的假大空.理想主义一定是在透现实主义的情况下更好的追求.这就是理想主义.
   “专业主义”。这些年来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弥漫一种看看你有什么样的关系的味道?谁的关系硬谁就有可能找到好的机会。
 


但不久前在宝马和劳斯莱斯的生产线上,我看到白发苍苍的技术工人在忙碌着,他们为自己的工作骄傲自豪,专业主义需要为自己看上去非常普通的工作感到自豪,只有全民每个人都敬业于自己的专业,都想找到个了不起的安身的专业,我们这社会才有希望。
   最后我说"呼唤企业家精神".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实力巨大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企业家精神.但是近些年企业家精神确实少了,甚至有些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也在发出疑问,说现在中国还需要做企业吗?还需要企业家精神吗?我的回答"是".在整个社会都呼唤企业家精神的时候,企业家精神固然非常重要.在人们越是不知道企业家精神有多重要时,企业家精神反而更加需要在全社会焕发光彩。
   我的结论就是:只有在全社会自上而下的重新激发我们的理想主义、专业主义,企业家精神这样的情怀,转型升级才可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