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的组织者希望我就转型与驱动做一个发言,我想就两个方面的内容讲一讲我的看法。

  第一,就是要清醒的认识我们的差距,第二是满怀信心的前行。要谈差距,要谈信心,我想首先要谈中国经济,用几个数据介绍一下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的的地位。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政府和经济界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在危机中实现了发展。取得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成就。说经济发展,我们是从2010年开始,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二。说社会进步,我们在这几年当中,别人在减人员、减工资的时候,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在稳步增长,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的扩大。

  所以我们的发展速度居于主要经济体的前列,中国经济呈现了勃勃生机。我们确实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经济总量都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还有三个“没有改变”:

  第一个就是我们经济总量跃升,没有改变中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经济总量的跃升也没有改变我们仍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国情 。再一个没有改变就是人民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地方差距过大的改变。下面举例说明发展的差距:

  第一是人均水平需要提高,我们是13亿人口的国家,不能总是和外国比经济总量.和几百万人口的小国比经济总量显然不具可比性.但人均状况最能反应生产力水平,最能体现民生状况.而且具有世界可比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的位置比较靠后。去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5500美元左右。这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据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是9000美元,我们平均水平仅是世界人均水平的60%,居于世界的下游水平。第二个方面是人均的产量和主要资源在世界上的平均水平。

  由于时间关系不再重复,第三劳动生产力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第三是人均消费额去年实现了13650元人民币,大约合2710美元,这相当于去年美国在经济危机中还消费15580美元的七分之一。第四是经济结构需要优化,这又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是我们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我们国家是2、3、1的模式。第二产业制造业比重最高,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我们服务业第三产业到去年为止是43.1%,而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已分别超过了50%到70%。我们和金砖其他四国相比也是服务业占比最低的国家。

  第二是结构不合理、需求不合理,表现在消费编低。

  第三是服务业层次比较低,第四是城镇化水平偏低。去年为止我们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虽然达到了51.3%,远远低于高收入国家70%以上的水平。与世界50.3%的的水平相比只高了一个百分点。

  第四是经济发展的质量需要改善。也体现在三个方面。我用09年的数据做一个比较,09年我们中国的GDP占世界的8.6%,同年日本的GDP占世界的8.7%。两国的经济总量非常相近。但是,我们却消耗了世界煤炭46.9%,差不多47%。消耗了10.4%的石油,相同经济总量的日本,消耗世界煤炭3.3%,消耗世界的石油5.1%。也就是说,09年我们用相当于日本14倍的煤炭消耗、两倍的石油消耗,创造了

 

基本上相同的经济总量。

  经济发展质量表现为多数企业表现比较弱。我们被称为世界型工厂,高质量的基础原材料和基础原材料仍主要依赖于进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在经济腾飞过程中,迅速成长起美国通用汽车、通用电气、苹果、微软、索尼、三星等世界著名企业和品牌。但是我们国家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以后,依然缺乏享誉全球的品牌企业。

  第三个发展质量差距,表现在科技教育水平仍然有差距。主要是我们研究经费支出占比偏低达到1.75%,明显低于发达国家2%的水平。我们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不到3%,低于世界平均5%的水平。发达国家一般超过5%。今年公共教育支出占比有可能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规定水平。我们的人均水平需要提高,经济结构需要改善,经济发展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三个方面说明我们现在尽管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是差距仍然很大。如果沿着原来的方式发展和道路继续走下去,那么我们就会出现有增长,无发展,而且发展的代价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大,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发展的道路越都越窄。转方式、调结构、发展方式转型势在必行。

  第二个大方向是我们要满怀信心的前行。转方式、态结构以下几个方面虽然存在巨大的差距,但是也说明我们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第一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被称为服务业,十一五末期占GDP比重43%,去年十二五第一年,我们研究计划进度均衡增长,应该是43.8%,但是我们去年实现的是43.1%,只增加了0.1。所以十二五的第一年我们在进度上欠了新帐。而服务业占比服务业的比重大的发达国家都在70%—80%左右。

  发展中国家普遍在60%,现在服务业创造的价值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最大的产业和版块。而且不仅自身创造出占比最高的价值,服务业还极大的提高第二产业的生产效率。

  第二是发展空间,鼓励是消费拉动的绝对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绝大多数时间,消费是第一动力,但是拉动力仍然不大。随着投资效益的下降和技术的基本平衡,我们应该顺应潮流努力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使消费

 

成为拉动我们经济增长的绝对动力。

  第三是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是传统的企业正在向供应链产业链发展。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德.德鲁克说过,当进企业的竞争不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第四是信息化使工商领域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工商领域发生了革命。云计算、互联网等等正在深刻的改变着世界。沃尔马等跨国企业以新技术实现了企业主业突出,扁平管理。

  第五是世界金融危机使大家对主体经济高度重视。大家知道美国的金融危机,当时出现了金融衍生品的泛滥,出现了40位到50位的金融杠杆产品,这些靠情绪追捧程度确定价格的经济叫做虚拟经济的泛滥。成为世界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以实际物质和劳动投入确定价值的实体经济重新引起了世界的高度重视。

  第六是表现在人们开始普遍认识到资本可能把企业做大,但只有文化才能使企业做强。开始成为一部分企业家的共识。这里说的文化应该包括法制、诚信、知识产权、质量意识和品牌认知等。

  第七是民生受到高度重视。广大消费者和客户开始成为真正的上帝而受到尊重。大家知道我们当年把消费者作为上帝的口号说了很多年,但是并没有真正的落实。但是正是那些认真的去实践,认真的去落实,把消费者当上帝的那些企业,现在有了成功的发展。

  举个例子,美国的通用电气是典型的制造业,但是它现在主要收入60%和70%是来自服务业。所以服务已经成为所有企业的共同选择。

  第八是人工廉价生产的方式要逐步让位于以创新、人员素质改善的质量、效率性生产方式。所以我们说转型、我们说驱动,我赞成刚才汉民先生讲的前面加两个前缀叫做“发展转型、创新驱动”。这也是艾丰主席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的主题。

  技术、体制、管理、组织方式、发展模式的创新已经成为有世界眼光,有战略思维、有国情意识的企业家的积极追求。这八个方面的归纳还难以穷尽我们存在的巨大差距和潜力。但是那些积极适应世界经济形式变化的企业家,有可能成为后危机时代的骄子。

  大家知道达尔文先生写了进化论,其实物尽天责的理论,他曾经这样说到,并不是最强壮的物种得以生存,也不是最智慧的物种得以留存,而是那些最能适应的物种才能繁衍不断。各位代表品牌的发育需要我们有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我们发展的差距。但是,品牌的培育也需要我们树立起刚才艾丰主席讲的决心、信心和耐心。

  品牌的培育是一个艰苦创业的过程,如果说品牌是市场经济皇冠上的一颗钻石,那么品牌就是管理、技术与文化的结晶。它是时间的函数,要历经岁月的洗礼,我们以满腔热情积极推动,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始终不移的推进,我深信伴随着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服务的坚实脚步,中国品牌必定会在实践中经受住检验,在市场中受到打磨,茁壮成长,闪烁出耀眼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