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公共场域的特种设备,无论是生产、安装、维护,都必须具有较高的准入标准。而据调查显示,诸多导致电梯安全隐患的因素中,维修保养的比例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从我国的电梯维护机制而言,恐怕缺乏严格常态的标准,业内人士就曾揭露:检测维修粗糙、强制年检未能落实好、维修保障人员缺乏严格的认证考核制度……标准制定和安全监管的滞后,为电梯故障频发埋下了隐患。而随着电梯的利用率越来越高,隐患所造成的公共安全威胁也就日益显现。

    事实上,电梯故障致死致伤的问题在国外也同样存在,只不过国外在减少故障出现上比我们做得似乎更周到:公共场所的电梯多部运行和检修交替、紧急制动专人看守……很显然,要做到周到细致意味着人力物力成本的增加,对于运营管理者而言,似乎有些不划算。可是,公共安全从来都容不得讨价还价,保障公众的人身财产安全,是社会运行发展的底线

  • 。由此可见,电梯隐患能否得到极大程度的避免,关键看生产者、监管者、维修运营者的社会责任意识。

    此外,随着电梯事故的频发,媒体还通过调查揭露:不少电梯的维护还存在多次转包的现象。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去年发生的“上海静安大火”,58条生命的代价沉痛地揭露了工程层层转包的危害。事关公共安全的电梯如果也存在转包的乱象,那势必弱化责任和监管,公共安全的忧虑显而易见。

    电梯成为“夺命凶器”,已经广泛地引发了民众“电梯惊魂”的恐惧情绪。要安抚甚至消解这种情绪,无论是生产企业、运营单位还是负责监管部门,都有待加强公共安全责任意识。以常态的监管和周到细致的维护为民众护航、消解其中的利益纠葛,“电梯惊魂”、“扶梯夺命”的悲剧才不至于频频上演。社会公共责任越发笃定,公共安全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 ■点评者说:

    随着电梯事故的频发,媒体还通过调查揭露:不少电梯的维护还存在多次转包的现象。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去年发生的“上海静安大火”,58条生命的代价沉痛地揭露了工程层层转包的危害。这个沉痛的教训,让我们更加重视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对于安全设施进行的建设和管理,是离不开品牌管理的责任心。

    我们扪心自问,做品牌有风险,也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谁都不可能成为常胜将军。但是,我们是否真正的具备一颗品牌的责任心,是否考虑了企业品牌的长远发展,这是作为专业服务机构与个人的基本职业操守。电梯的事故中,如果每个相关部门都依法做事,带着品牌责任心去对生产、安装、维护、监管等具体安全问题进行检测。毋庸置疑,这会减少悲剧的重演。然而,这些离不开每个人肩上的那份责任心。

  • 史蒂夫·乔布斯是一位商业天才,iPhone是一款天才的产品。与天才竞争无疑是痛苦的,因为你很难跟上他的脚步和思维。iPhone是典型的“破坏性创新”这类创新会产生新价值观,破坏现有市场。例如硅芯片的新技术触发“每个人一个电脑”的新理念而破坏电脑主机市场;汽车的诞生建立“一种比马车更方便的交通工具”的新理念而破环马车市场。iPhone也破坏了移动通信行业的规则,手机不再只是通话的工具,变成了集通信、社交、娱乐等多种应用于一身的载体。

    iPhone看上去如此强大,也有明显的弱点,那就是它无法占领所有市场。这样说也许会让iPhone的拥趸不快,但是当我发现周围的人几乎人手一台iPhone时,我无法不对这款手机产生审美疲劳。这正是诺基亚的机会,当然也是HTC、三星和摩托罗拉的机会。这个市场永远充满了机会。不是我们偏爱iPhone,只是我们没有找到更好的产品。

  • 新的首席执行官史蒂芬?艾洛普上任后,诺基亚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放弃鸡肋一般的塞班系统,大规模裁员,重塑公司文化,以及和微软结盟,将自己的赌注押在WindowsPhone 上。诺基亚的这些改变与成功并无必然的逻辑关系,它也可能加速诺基亚的死亡。

    对于诺基亚来说,更重要的是,他必须审视自己的内心,重新思考什么是推动公司前进的动力。过去十多年,它投入了600多亿美元用于创新,拥有上万个专利,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诺基亚没有在“道”与“术”之间找到很好的平衡点。

    ■点评者说:

    顾客需要的就是企业要做的,Nokia是一个相对成熟的产品,要开拓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市场,其最大的市场风险就是能否建立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了解、认可与喜好。在科技领先的今天,电子产品、通讯工具、媒体传播等工具创新无疑是抓住

  • 消费者内心的主要。

    诺基亚之所以能较成功地开拓中国市场,确立起品牌形象,应归功于其所进行的充分市场调查。准确的目标消费者定位,以及针对目标受众采取的一系列精确有效的公关活动。最终,消除了之前可能产生的质疑,积极引导了消费,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取得领先的市场开拓和产品品牌推广发展。而今,诺基亚不妨正确的认识自己,重新定位,来发展自己。

    1993年,IBM董事会聘请郭士纳为新总裁。经过调查,他认为IBM的最有价值的资源是它与企业客户的关系,及它集成信息技术产品来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于是他把IBM从产品中心化逐步转为客户中心化,最终实现了IBM 的成功转型。

    除了对技术的追求,IBM的转型其实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这是最值得诺基亚借鉴之处。只有重新认识自己,它所进行的变革才会有方向感,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