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品牌真性情的回归,到因坚持而实现的跨越,八月的中国品牌经历了新一轮的蛰伏和洗礼,处处洋溢着饱满的热情和巨大的驱动力。

  随着出口红利下降,投资遭遇瓶颈,经济增速下行的必然趋势到来,中国经济也面临着新的结构转型。谈到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危机,如何适时转型,驱动发展,成为自主品牌在风云变幻市场中站稳脚跟、开拓进取的重要选择。8月8日,以“转型与驱动”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品牌节在北京举行,旗帜鲜明地呼吁转型发展、品牌驱动对自主品牌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为现代企业提供了好的交流与沟通平台,也为自主品牌的顺利转型和快速驱动提供了好的方法和建议。

  面对转型,市场先行。8月,联想牵手EMC进军云存储,实现从PC产品向产品解决方案的转型、向云服务提供商转型;中国军团闪亮伦敦奥运,在面对质疑不断的情况下,仍打破6项世界纪录和6项奥运会纪录,并创造了中国代表团在境外参加奥运会的最好成绩;重庆启动工业经济振兴规划,建成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3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美的高层交接拒绝世袭,企业管理强调知人善任成为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的范例……这些“以变应变”的利好消息无不让他人为之称赞。

  同样,区域品牌的转型驱动更离不开“以变应变”的发展策略。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提升区域品牌影响

 

力,对城区大拆大建,企图以此实现与世界接轨。比如,发生在本月的河南开封千亿“再造汴京”的新闻令舆论哗然。这类看似“以变应变”的发展策略,实则失去了对城市品牌文化内涵的把握。一座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不应仅仅局限于“再造”,更应在“保护”上大做文章。

  然而,在社会大转型的趋势下,企业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品牌的塑造提升、国家品牌的振兴富强,更需要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信念,在坚持诚信经营不变,产品质量、服务不变的前提下,不断优化品牌结构,提升品牌国际竞争力,这不仅是经济转型的重要体现,更是驱动中国经济向更长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的途径之一。

 

  时势宛如棋局,市场纷繁莫辨。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也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我们唯有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抓住时机,适时转型,才能立足于时代潮流之前端,但如果决策者有一套成熟的标准或理念藏于心,则亦能处变不惊,运筹帷幄。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商标冠有“国”字头,是众多商家都梦寐以求的事情。眼下,“国酒茅台”的商标案不仅未给茅台带来经济效益,反倒引起了白酒行业的集体震怒。对于国酒的评判,本身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但行业的品牌资源为一家独有,对于其他行业品牌也是不公平的。正如本月发生的京东、苏宁易购、国美、当当网等电商大打价格战搅乱市场一样,也没有任何评判标准。孰不知,制定“游戏规则”,以诚信经营,靠产品说话,用服务取胜才是电商品牌发展的硬道理。

  品牌驱动发展,升级转型是关键。品牌的转型驱动,更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作为保障。8月23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颁布30周年的日子。在商标法作为一项标准护航品牌三十年里,我国商标事业得到显著发展。这也进一步表明,标准的制定和法律的完善为中国品牌的驱动提供了成长沃土。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不断适应外部环境,一手抓品牌,一手抓标准,中国品牌必定会在实践中经受住检验,在市场中承受住打磨,最终迸发出强大的品牌驱动力。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奥运会,而在一千个商家的眼里奥运会却只有一个样子:全球关注、闪着金光的广告平台。

  只是这个金色平台空间有限,要么花钱费力爬上去,要么想方设法贴上去,总而言之要拉上关系,然后才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争夺世界观众的眼球。

  据统计,通过各种正规渠道赞助本届伦敦奥运会的商家有两千多个,基本呈三级金字塔状分布。位于金字塔顶层的是11家国际奥委会的顶级赞助商。它们分别来自不同的行业,井水不犯河水,都与国际奥委会签署8年的合同,在全球范围享有独家借助奥运标识推销的权力。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透露,这些顶级赞助商从2009年至今上缴国际奥委会的赞助总金额高达9.57亿英镑,平均每家将近9千万英镑。

  那中国品牌在本届奥运会中又采取了哪些营销措施呢?

  曲线营销效果显著

  2008年北京奥运会,联想、伊利、海尔、中石化等20家中国品牌成为了各级赞助商,可谓盛况空前。本届伦敦奥运会,官方赞助商名单里出现的中国品牌只有两个:一个是来自台湾的笔记本电脑品牌Acer宏碁,另一个则是总部位于北京的数字视觉创意集团水晶石公司。

  虽然没能成为奥运会的赞助商,但中国企业的奥运营销同样如火如荼,他们通常采取曲线营销策略,包括签约运动队或运动员、与媒体合作、在伦敦街头做广告等,这些行为与国际奥委会或者伦敦奥委会并无直接关联,但效果同样理想。

  据统计,中国代表团23个大项的运动队,共获得了国内外61家赞助商的支持,其中有29家上市公司,一家准上市公司。还有一家竟然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政府,投300万元赞助中国曲棍球队。

  361°选择与朝鲜等国家奥委会合作,为他们的运动员提供服装。此外,也签约了包括孙杨在内的国内外体育明星。

  乳业巨头伊利将广告做到了伦敦,奥运会期间,伦敦大街小巷的400辆双层巴士上出现了多个中国面孔,以及中英文版本的标题“平凡中国人不平凡的故事”,引起当地

 

人的热议。与此同时,伊利还将这些中国面孔的故事拍成了微电影,受到网友追捧。

  更多的中国企业,竞相争夺中央电视台的广告资源,在奥运会期间获得宣传机会。在去年年底的央视2012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竞购大会上,中国移动、加多宝、耐克成为伦敦奥运会“中国队冲金赛事套装广告”中标企业,中标价格高达8000多万元人民币。

  “中国制造”大行其道

  尽管奥运会赞助商中只有一家中国大陆企业,但伦敦奥运的背后却有一支庞大的中国制造业军团。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称,伦敦奥运会900项不同种类的奥运官方纪念品中,“中国制造”占到65%。这些纪念品从床单被套到杯子盘子,从毛巾到钥匙扣,从文具到衣服,都打着“中国制造”的烙印。

  "中国人赚了英国的钱"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共识,但实际上,除了得益于中国制造业无与伦比的成本优势,伦敦奥组委的供应商更加青睐中小企业的特性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统计,在伦敦奥运会的三级供应商中,有超过75%的企业都是只有几十名员工的小企业.比如获得了钥匙扣等相关纪念品三级供应商合同的Awnhill有限公司,在奥运会前临时招募了3名新员工之后也只有15个正式职工,他们为了完成奥组委下达的订单,只能将大量的产品制造业务外包,而成本优势明显的中国企业自然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服装品牌齐堵奥运

  7月26日,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前一天,中国最大的羽绒服企业波司登“掐准”了秒表,在英国伦敦顶级购物街邦德街旁,开出了首家海外店铺。至此,也开启了中国服装品牌在海外一线城市设立旗舰店的先例。

  所有的细节都表明,中国服装品牌对奥运一如既往的热衷。

  在7月28日争夺本届奥运会首金的比赛上,细心的人还都能发现,一个“混搭风”的冠军易思玲站在领奖台上:安踏的外套,李宁的内衣,拉杆箱上的品牌logo还被贴上了一张白纸遮蔽……这就是由本土服装品牌在伦敦奥运之外构筑的另一大“赛场”。平静之下,暗流涌动。

  毫无疑问,赞助奥运会显然是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捷径

 

。根据英国品牌顾问公司BrandFinance发布的最新报告,奥运会的“品牌价值”已经水涨船高,飙升至475亿美元——仅次价值706亿美元的苹果公司,位居全球第二。

  然而,一份清科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指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服装企业现阶段的高库存现象凸显,其中包括李宁、七匹狼在内的知名企业。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面对增速的放缓及行业同质化竞争的加剧,服装品牌对奥运热情的背后,是欲以营销方式抓住伦敦奥运这根“救命稻草”。

  在这种背景下,借奥运东风的中国服装品牌究竟能否代表中国,还得打上一个问号。对此,有评论称,“民众对于奥运礼服的期待非常之高,本土服装企业也必须经得起西方服装的审美要求。毕竟奥运会就是一个全球公平竞争的舞台,无论是对运动员,还是对参与其中的品牌、企业、国家。”

  根据英国品牌顾问公司BrandFinance发布的最新报告,奥运会的“品牌价值”已经飙升至475亿美元。由此来看,无论是在海外开设旗舰店的波司登,还是一心“押宝”奥运的李宁、匹克,本土服装品牌对奥运盛会的蜂拥而至,说到底,只为争一个“名”。

  只是,当GeorgeAmarni设计的意大利代表队队服,RalphLauren的美国队队服,恒源祥担纲设计制作的中国奥运代表团礼服同时出现时,又将人们的思考带入另一个深度:它们的产品和工艺是否真的能够代表中国服装工业的最高水平,从而展现国家形象?

  据记者了解,此次中国代表团礼服表面虽无出彩设计,但其从设计到成品却并不简单。恒源祥此次沿用了北京奥运会时的设计团队,并于2011年七八月份启动设计。最初的方案多达十余种。在送往国家体育总局装备中心送审后,经过了十余次的讨论和挑选,最终确定了日前亮相的这一套方案。

  根据BrandFinance的报告,下届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收益仍将再次攀升,或将突破60亿美元。BrandFinance总裁黑格表示,奥运预期将为英国经济创造超过250亿美元的净收益。另一份报告Sportcal则指出,下届奥运收益更可达80亿美元,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