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10 月21 日 作者:陈斌
  这事发生在美国参院通过逼迫人民币升值的汇率法案前后,一些美国媒体如《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怀疑沃尔玛在重庆的悲惨遭遇乃是出于“政治动机”,是中国政府反制美国的“贸易战”。窃以为,这种说法低估了中国的文明程度。

  十几年前,中国就与美国打过贸易战,基本模式是:美国要对中国的某些出口商品课重税,中国则针锋相对,宣布对美国输华的更多商品提高税率,双方紧急磋商,达成谅解。可见:攻防有底线,交战有规则,绝非“超限战”,不会因为你对我发起了贸易战,我就关起门来,把你在我这儿做生意的企业任选几个出来,找些碴儿,挨个儿痛扁一顿。两千多年前的宋襄公认为,有教养的人之间开战,适用“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点到为止。贸易战

 

对文明的要求就更高了。
   重庆工商局通报,沃尔玛进入重庆5年以来,共有违法行为21次。够多!要是能把重庆所有中资尤其是国有大型超市的违法行为一并公布就更好了。如数据表明国有超市同期的违法行为比沃尔玛还多,监管部门停业整顿一样不手软,那就有过硬的证据,以打消本次事件“往政治上靠”的种种解读;如果数据表明国有超市同期被处罚的违法行为很少,那也不错,可以放手让这些企业和沃尔玛等展开全球竞争。

  不想为沃尔玛辩护。洋人到中国,总有一部分愿意学习“中国逻辑”、适应“中国规则”,西门子在中国也陷入过“行贿门”。不过这样的堕落有个过程,不会一步到位。现在有监管者对沃尔玛这类外企不遗余力地监管,去沃尔玛买东西大概就更放心了。

 

  点评者说:

  在看待沃尔玛被停顿的问题上,不管它是中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在中国经营都要按照中国的法律法规办事,都应该有商业道德,并不存在中国投资环境恶化的问题。

  那么,沃尔玛作为国际著名销售连锁企业,为何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问题。其本质的根源便是这些跨国公司在国内、国外的双重标准,暴露出的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道德感”,更多反映出的则是我国在相关法律制定和执法力度上存在漏洞,在监管理念、监管方式上相对落后。说到底,加大严厉的监管是企业能约束自己行为的最重要的原因,监管制度缺失,处罚力度不足,让跨国企业在中国淘金的时候,少了一颗“畏惧的心”,在守法成本高于违法成本的情况下,单纯地谴责企业的良心无济于事。

  中国商家之间的非理性商业经营纠纷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有乳业巨头蒙牛的高管涉嫌诬陷伊利产品,双方陷入互相攻讦;有饮用水企业康师傅和农夫山泉持续多年的“水之战”,结果让消费者对各种水源质量都疑虑重重。前两天,淘宝纠纷再起波澜:在淘宝方面宣布推迟商城老客户执行新规后,部分中小卖家集体转向支付宝提现,被指为“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严重违法”。
   我们可以把淘宝商城和中小卖家的纠纷看成是电子商务“成长的烦恼”。其所涉的诸多命题,比如平台企业和商家的利益均衡机制、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等,都是电子商务发展必然碰到的“瓶颈”。商务部的介入或让人有理由相信,漏洞会在纷争之后补阙,以维护电子商务发展的蓬勃之势,但电子商务企业自身也应切忌采取那些非理性、非法且恶性的竞争手段。
   在目前淘宝纷争中,当事双方显然缺乏应有的商业理性。中小卖家接到涨价通知,采取的是“拍砖”式维权方式;而马云身为电子商务领袖,能熟练运用国际规则与雅虎这样的巨头周旋,却扑不灭自家后院“草根们”的火,让人不能不为电子商务的未来捏一把汗。
   不单是企业家,消费者的非理性维权在我国的商业活动中也不鲜见。时常在各地上演的“砸车事件”就是此类“暴力维权”的代表作。只是,这种方式在快意之后,留下一地废墟,并未给商业文明的建设添加些许砖瓦。
   商业博弈或许表现为你死我活、波谲云诡,究其本质,是契约精神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的多赢,商家、中介、消费者的关系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契约的意义在于,它以大家共同认可的规则,将各方利益捆绑在一起,并由此降低了交易成本.商业模式可以根据形势随时调整,但诚信守则、共同繁荣始终为商业持续发展的根本。
   消费者以及小微企业的“拍砖”式暴力维权,往往是由于与强势企业相较实力悬殊,缺乏议价渠道和维权的可操作性。因此,要让企业、商家与消费者遵循商业理性行事,不仅要靠法律法规的完善、主管部门的协调监管和局部的妥协,还要培育强有力的小微企业行业组织、壮大消费者协会组织,让各方利益可以在平等合法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达到平衡。

  点评着说:

   商业理性说到底就是要根据商业模式随时调整,因情况势态的发展而采取可行的措施,这其中,秉承诚实守信的原则,是共同繁荣商业可持续的发展根本。伴随之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很多商家为自己的经济利益为首,忘却了做为商人的商业基本伦理道德。
   在社会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追求单纯人性的道德是显得很薄弱,还是要靠法律的约束和管制,建立更健全的法律法规、具有强制性的监管部门,来更好地平衡商家、消费者的权益。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就是契约经济,市民社会就是契约社会。市民社会正是依靠各种形式的契约,来规范各个交往主体的行为,从此实现经济活动的理性与公平。因此,市场竞争也要遵循规则和契约精神,否则,就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般而言,支柱性产业就是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支柱性产业往往要占据5%以上的比重,同时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一个可供借鉴的数字就是美国,美国的文化产业大概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相比较之下,包括汽车及零配件、汽车生产设备等在内的汽车工业,其总产值只占GDP的3%。

  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的前景更为诱人。在这个时候鼓励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可谓生逢其时。

  诚如六中全会公报所提出的,“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这正是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不二法宝。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多种主体投资,通过市场竞争达到优胜劣汰,最终实现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文化产业限制较多,不仅是所有制形态上的,同时还有准入门槛等各方面的限制。但是作为一种“产业”的振兴和繁荣,只有尽可能放松各种限制,鼓励市场竞争,才能实现。

  当然,还须警惕的是,在以往的发展经历中,我们往往把发展某个行业的重点放在“加大投资上”。如果有些地方政府还是把重点放在投资,而不注意通过市场竞争来

 

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结果可能是建立了一大批的文化产业园区,但是真正有分量的文化产品却出不来,最终文化产业沦落为房地产业,成为企业跑马圈地的工具。这是必须予以重视的。

  任何产业都需要资本的介入,但对于文化产业而言,资本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创意,以及支持和保护自由创造的制度环境。其中既包括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亦包括为文化创新提供包容、宽松的管理体制,从根本上,也就是需要加快完善文化法规,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点评者说:

  物质需求的不断的增长,带来的文化精神发展,逐渐其为以文化为主的支柱产业,更为和谐、快速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和文化的传统继承。然而,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同时,它具有较强的连锁效应:诱导新产业崛起;对为其提供生产资料的各部门、所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变化,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此,给文化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更好的发展和促进支柱产业。当然也离不开国家、政府等机构的支持,建立法治体制的合理化的管理。

  诚信缺失,每个人都会成为受害者;重建诚信,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共同努力。尽管如此,我仍然要说,诚信建设之基在于政务诚信,需从各级政府和官员做起,带头讲诚信,没有政务诚信、官员诚信,就不可能有社会诚信、商务诚信、民众诚信。也可以说,眼下的诚信缺失,根源之一就是某些政府部门及官员不讲诚信———如若不信,10月20日《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即为典型例证:

  山东省乐陵市丁坞镇西梁村委会将几百亩耕地租给外地人种杨树,村民万连云的18亩承包地被人哄抢。为了要回承包地,身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的万连云上访3年,山东省农业厅认定万连云的诉求有理,但“回到地方就是解决不了”。万连云继续上访,终于在2010年8月的一天,乐陵市委书记亲自接访了他,并拍胸脯对万连云说:“代表市委、市政府保证3到5天内给你办理。”可是直到现在,万连云仍没有要回自己的承包地,问题诉诸法院也被当作皮球踢。

  “代表市委、市政府保证”都不算数,你让老百姓如何相信政府、怎能相信官员拍胸脯!连堂堂市委书记都做不到言必行、行必果,政府及官员又有什么资格去教育老百姓讲诚信!实际上,万连云的遭遇并非个案,或者说,他的遭遇能被媒体曝光已属不幸中的幸运,更多老百姓被地方政府和官员忽悠,苦水只能往肚子里咽。与此同时,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官员也并非个别,他们不以守信为荣,也从不以失信为耻,而在很多热点事件中,一些官员撒谎早已司空见惯,甚至成了一种

 

“危机公关”的手段。

  官员不诚信的影响极其恶劣和巨大。一方面,所谓“上行下效”,官员不诚信对民众具有恶劣的示范效应———连官员都不守信用,我为什么要守信用?另一方面,官员自己不诚信,自然没有底气倡导诚信,更没有底气惩戒社会上的失信行为。官员不诚信犹如污浊不堪的水源,源源不断地污染着社会诚信的江河湖海,不堵住这个污染源,社会诚信就不可能恢复清明的生态。所以,在加强诚信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和官员不要总想着“教育人民”,而要首先强调“自我教育”

  点评者说:

  中国的诚信危机已经严重阻碍社会发展,诚信塌陷既使整个社会缺乏总体的安全感,又给发展带来巨大困难和挑战。诚信危机的本质是制度危机,政府不守诺、不诚信造成连锁反应,使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一环又一环地塌陷。建立诚信体系的前提是重建政府信用,否则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然而,胡适先生曾说过:“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