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的高速铁路武广线正式开通。这是全球速度最快的长途列车,最高时速达351公里——不到3个小时,就能跑完从广州到华中城市武汉的1100公里路程,以前至少需要11个小时。
    比武广高铁更令人期待的,是将于2012年开通的京沪高铁,它将把北京到上海现在11多小时的行程缩短为不足5小时。“高铁中国”还将在更广范围内演绎。中国铁道科学院首席专家张曙光称,两年内,中国将建成42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总里程1.3万公里。到2012年,中国铁路的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以上。
    高铁挑战了传统的经济圈概念。2004年,泛珠三角“9+2”模式成立,以广东为中心,辐射周边省份,当时并未把湖北纳进来。武广高铁开通后,“泛珠”疆域进一步向内陆延伸。
    客观地看,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产业梯度转移、扩大内需、城市化进程,实现起来并非一日之功,高铁只是触媒之一。武广高铁是客运专线,认识这一点很重要。它对物流、资金流以及产业迁移的影响只是间接的,甚至是未来时态的。
 
    穿越大师的丛林,在层峦叠嶂的管理理论中,我们一起见证了大师的深邃与远见,在对话大师的思想激荡中,我们一起分享世界级管理大师的洞察力与智慧。俗话说,读千卷书不如读好书千遍。透过文字,在时空的穿梭中,我们需要让大师的理论在中国企业家的脑中发生化学反应,让中国优秀的企业家也能成为实践派的管理大师。
    五年的时间,我们曾与50多位大师一路同行,虽然如今他们中有些人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们沉淀下来的思想的精华却成为世界管理界和企业家们的最宝贵财富。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大师的思想,穿越管理的丛林,在这个经济渐趋复苏的时刻重温那些智慧的言语。
    应很多读者的要求,我们将在这50多位大师里选取10位大师,对其经典理论与读者进行回顾与重新品位,分别从战略、营销、人力资源、领导力、企业文化、品牌等方面与您分享。
 
    2009年的国内资本市场在全球经济尚未走出经济危机的情况下逆势飞扬,成为世界一抹靓丽风景。根据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的统计,2009年,全球资本市场通过首次公开募集股票上市(IPO)的方式实现融资1210亿美元。虽然这一数字与2008年基本持平,但是构成结构已经出现重大变化,中国公司在IPO数量和融资总额两项指标中异军突起,2009年共有187家中国公司通过IPO融资505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国建筑、中船重工等内地公司跻身全球IPO十强。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轮内地资本盛宴中,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慷慨赴宴。同花顺曾经被取消上会资格,一番波折之后成功上市,并带来了创业板首份业绩预告,2009年全球年业绩预增50%—100%。也有不少企业在IPO征途上折戟沉沙被挡在门外。
    IPO失败将对拟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造成重大打击,延误企业上市进程,打乱企业发展计划和经营管理活动,外界的负面关注甚至会影响公司形象和商誉。因此对失败教训的借鉴,在企业准备发行上市阶段显得相当重要。
 
    2010年1月对于众多中国家电企业来说,就是一个幸运的开端——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美国举办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规模“缩水”不少,但由200多家一线家电企业组成的中国军团却让“洋对手”们大开眼界。行业人士认为,中国家电企业在CES展上的绰约风姿极大地改变了“大路货制造商”的形象。
    回首过去的30多年,中国家电业完成了从无到有、从短缺到普及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产品制造基地,中国家电企业成为全球不可替代的主要供应商,国内也形成了几大闻名世界的家电主产区和一批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完整产业链的家电企业。
    “制”和“创”的内涵相去甚远。“制”就是依葫芦画瓢、按图索骥;而“创”则包含“从无到有”的意思。近年来,“中国制造”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体现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折射了中国企业的崛起。21世纪的全球经济是创造力经济,只有具备创造精神的企业,才最有可能成为国际竞争的赢家,企业也最有希望得到永续发展。
 
    与众多实力雄厚的国有汽车集团不同,吉利是一家在地方创建并曾采用了一些非常规方法求生存的汽车公司。在那个时代民营公司妄想进入汽车行业被视为离经叛道——吉利在生产3年汽车之后才获得轿车生产资格。与此同时,创始人李书福的一些公司发展理念因过于个人化且显狂妄,这让吉利成为一家颇受争议的汽车公司。直到今天,李书福仍然在为历史埋单。但硬币的另一面是,这让吉利有充足的时间享受被低估,以完成自我革命。
    在进入汽车业之前,李书福的经历具备机会主义者的一切特征:他从开照相馆起步,制造冰箱配件、生产装潢材料和摩托车,最终成为千万富翁。但在进入汽车业后,他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行业——尽管过去10年充斥着太多的快钱机会。
    2009年是“中国买家”集体引起世界关注的一年,不过其中以中国企业对海外油气和矿产等资源性领域的收购为主。而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则是继联想外又一家中国民营企业开始涉足海外并购中最为艰难的一场竞赛:收购消费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