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观察 | Observation
  中国品牌节是中国品牌自己的节日,是中国品牌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年度盛会,是宣传展示自主品牌形象的最佳平台,也是照亮中国品牌前行的一只火把。
  第三届中国品牌节将以“探寻——中国品牌国际化之路;汲取——青岛五朵金花的经验;联动——各品牌城市和品牌企业携手;盛会——中国品牌年度奥运会”为目标,紧密围绕中国品牌目前发展形式,分为品牌节主体系列活动与青岛市配套系列活动。其中品牌节主体系列活动包括:第三届中国品牌节开幕式、第八届品牌中国高峰论坛、品牌中国总评榜(2008-2009)、第三届中国品牌节慈善颁奖晚会、中国品牌博览会、2009中国品牌经理人年会、2009品牌中国(城市)高峰论坛、2009品牌中国(青岛)高峰论坛、2009中国品牌咨询行业高峰论坛、2009新能源(太阳能)品牌高峰论坛、中国青岛品牌之旅、品牌中国企业家高尔夫邀请赛、品牌中国企业家帆船赛、首届中
国品牌投资洽谈会、中国品牌投资洽谈会展览、高层交流酒会、中国品牌经理人特训营、系列品牌研究报告发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青岛雕塑公园为基础的品牌中国雕塑公园和品牌中国博物馆,将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唯一以品牌为主题的雕塑公园,必将成为青岛城市品牌新名片和品牌旅游圣地。
  企业品牌塑造、城市品牌打造和区域品牌崛起,都有着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品牌之都的良好氛围为海尔、海信、青啤等品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这些品牌的成功又铸就了青岛的“品牌之都”城市品牌。此次,中国品牌节落户青岛,更是这种互动的升华。我们坚信,在青岛市和品牌中国的共同努力下,第三届中国品牌节这场品牌盛会必将和青岛这座品牌之都交相辉映,向世界传递中国品牌的信心和力量!
专家专栏 | Column

娄向鹏
   “海尔,中国造!”这条曾经彰显海尔自信的广告语,令无数中国人自豪。但是今后如果有人说“海尔越南造”了,你千万不要惊讶,应该同样骄傲,这说明中国家电业开始升级了,这种升级也将是中国大多数制造业的转型方向。
  在2009年上半年“海尔以冬泳的精神应战2009年”的全体员工动员会议上,张瑞敏在最后发言中说,海尔要由制造型企业向营销服务型企业转型!
  这个转型是什么意思呢?海尔,别人造,而自己转向专心做上游:战略决策、技术研发、品控标准、资源整合与金融运作;专心做下游:品牌塑造、营销传播和客户服务。
  “海尔别人造”虽然不是中国制造转型的第一个,但是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一个,因为海尔是中国最成功的家电王国,海尔的转型对中国制造有强烈的启示意义和示范作用。
  中国制造必须转型升级,一是因为中国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用工成本提高,品牌所有者能够在全球的其它地方找到更便宜的加工地,比如越南、墨西哥;二是,从全球趋势来看,在非垄断技术领域,由于技术的传播普及极快,谁都能做,所以,制造业对产品最终价值的影响力越来越低,制造业在整个产业链的地位也越来越低,因此,制造业在整个产业链中所获利润就越来越微薄。
  “在白色家电利润薄如刀片的背景下,海尔将从制造型企业向营销型企业转变”。张瑞敏认为,白色家电行业的竞争已不再由技术革命和产业规模的扩大来推动,因此海尔放弃收购GE家电,并准备逐渐外包大部分生产业务,以削减成本,从制造型企业转型为营销型企业。家电行业利润最丰厚环节,并非掌握在制造者手中,而是渠道。这种观念的创新是十分可贵的,这种改变值得我国制造企业尝试。

  美特斯邦威是中国制造“别人造”最成功者之一。从美邦服饰诞生之日起,创始人周成建未划过一块地皮、建过一座工厂、进过一批机器、招过一名工人。通过掌握设计和销售经济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两端,而把经济附加值最低的环节外包,同等资本投入可以获得更大的产出。同时,能在很大程度上规避经营风险。
  这样,旺季能满足供货,淡季不用担心赋闲的设备和工人,当市场发生变化以及进行战略转型时,只需要通过解散原有虚拟组织,组成新的虚拟企业即可。
  其实,自己的产品别人造在中国早有先例,这就是恒源祥。恒源祥原本是上海一家不大的老字号绒线商店,到
刘瑞旗接手时,他异想天开要生产毛线。一个小店,工厂在哪里?资金在哪里?刘瑞旗决定用品牌资产调动社会有形资产,用恒源祥品牌与毛线生产厂合作。
  恒源祥上海总部集中力量打造品牌,并且负责产品研发、质量管理,加盟工厂负责生产恒源祥产品,形成了品牌管理在上海,生产在长三角,销售遍布中国的模式,年销售总额达到30个亿。现今恒源祥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拥有“恒源祥”、“Fazeya(发财羊)”两个全国著名品牌,并以品牌运作为核心,产业涉及绒线、家纺、针织、服饰四大板块的品牌运营商。只是有一点不同,为他做加工的工厂是恒源祥把别人的工厂整合进来让其加盟,为恒源祥打工。
  产业是一个多个环节链接构成的链条,各个环节的轻重主次不同,价值地位不同,议价能力就不同。制造环节一般处在产业链的最低端,获利微薄。我国在许多行业的制造能够成为世界的中心,是因为我们原来拥有全球最低的成本优势,赚取的是血汗钱。当中国经济开始在世界经济中崛起时,中国的成本优势也将不在,中国制造必须向产业链中赚钱的环节转移。其实这个转型与升级是转也得转,不转就得死。纯粹出口加工企业由于没有做自有品牌的能力,现在想转型可能都转不过来。
  中国制造的转型与升级的高潮即将来临,中国制造的未来一定更多地是在海尔、美特斯邦威这样有品牌、技术和研发能力的企业,时代将会呼唤更多像美特斯邦威、恒源祥这样的品牌“空手套”高手。我们不是不只一次对耐克没有一间工厂的奇迹而津津乐道吗?现在,机会来了。
  在这里,我想对至今还在埋头买设备、盖厂房的企业家说,你要先想一想,这些“力气活”能不能让别人干,如果让别人干比自己干还合算,那还有什么理由不转型!
  (作者系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专家、福来品牌营销顾问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