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张继玲

    2月5日,中国最大PC制造商联想集团
宣布,对联想高层做出重大人事调整,联
想创始人兼董事柳传志重新出山,担任公
司董事局主席,原CEO美国人威廉·阿梅里
奥将在担任公司顾问至今年9月后离职,而
杨元庆则重新担任CEO。 在管理层变动的
同时,联想的发展战略也做出重大调整,
国内市场将成为重点。
    在销售下滑及PC行业动荡的情况下,
又遭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联想此时做
出重大人事调整和战略调整颇引人关注。
那么,为何枊传志选择在此时重掌联想?
截至2008年12月31日,联想第三季度业绩
净亏损9700万美元。在这样的背景下,联
想此次人事、战略调整将会带来怎样的结
果和影响?这对其它中国企业的发展有何
启示?
    对此,我们采访了业界权威人士北京
仁达方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吉鹏、
李志起品牌营销机构董事长李志起。
        “调整是必须的”
    王吉鹏:联想业绩显示亏损严重,而
且金融危机造成联想的大客户,特别是国
际上的大客户市场萎缩,这些客户首先想
到的应对之策是削减IT方面的支出,这对
联想很不利。事实上,在1月8日,联想已
经公布了重组计划,将亚太市场交给杨元
庆,这已为今天的人事调整做了铺垫。
    李志起: 此次调整的根本原因是联
想的销售业绩出了问题,尤其是在金融危
机的影响下,问题被进一步放大,成为联
想不能回避的重大障碍。而联想去年差强
人意的市场表现让联想的投资人和创始人
无法容忍,因此,调整是必须的。不调整
就无法保证联想对整个局面的掌控力,也
无法应对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编者按:枊传志4年前从联想董事局
主席位置上退出,将主要精力移向联想控
股,同时,担任联想集团的董事一职。4年
后,已近70岁的枊传志宣布复出,一向自
信的枊传志坚定地表示:“我从来没有在
失败的时候离开联想,我只可能在成功做
得好的时候退出,不可能说做坏了才离开
。”对于被委以重任的杨元庆,枊传志给
予了很大肯定。在战略上,枊传志表示,
将在保住现有国际市场份额的前提下,把
重点放在国内市场和新兴市场,并预测联
想将于明年实现扭亏为盈。曾经为联想立
下汗马功劳的“枊杨配”,在此危急时刻
再次搭档上场,他们能否再创辉煌?
    “枊杨配”能否再创辉煌?
    王吉鹏: 首先杨元庆作为执行性的
人才,回到CEO的位置上很合适。这次人事
调整将在短期内对联想成绩起到很大提振
作用。“杨柳配”已经很默契。而且枊传
志回归的是他熟悉的领域,熟悉的资源,
一定会做的有声有色。但是从长远来看可
能会有损失。所以,建议联想把眼光放长
远一点,将既定的企业战略目标坚持下去。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经历无数次的
起起伏伏,起伏的周期或长或短。做企业
就是要把企业放在一个更长的生命周期内
来思考企业的能力构建问题。如果把联想


柳传志
集团放在更长的时间来构建和思考,或许
柳传志回归并不是现在解除联想困局的惟
一解决办法。每个上市公司包括联想都要
承受来自资本市场的强大压力,而资本市
场是急功近利的,所以,一个企业战略的
实施,如果没有足够的气度,没有一个清
晰的节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李志起: 柳传志是一个对大局有很
强掌控能力的战略家,而杨元庆则是非常
优秀的执行家,他们之间的搭档应该比此
前杨元庆和阿梅里奥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
。在这个危机时刻,由柳传志出面重掌大
局,无论是对投资者还是社会各界,都是
最好的交待,而杨元庆也重回自己最擅长
的业务一线,坚决有力的实施自己的想法
,全力发挥自己这四年多的观察、学习和
经验,从而规避掉原来外国人在担任CEO期
间形成的尴尬制肘关系。杨元庆突出的执
行能力是他最大的优点。相信杨元庆将由
此积累起更大的威信,以业绩为将来回归
董事长之职奠定口碑。
    编者按:2005年,联想成功并购IBM
的PC业务,成为一则“蛇吞象”的典型案
例。枊传志在总结评价这次并购时表示,
除去在业务领域的拓展,此次并购为联想
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国际化的管理团队,
在这期间,联想由本土公司逐渐走向国际
化企业。 联想集团原CEO阿梅里奥近日则
表示,在过去三年中联想成功推行国际战
略,已跻身全球PC领先企业行列。然而,
从1月8日,联想“将重点放在国内市场和
新兴市场”的战略调整则显示出联想的国
际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现在更是遇到了
前所未有的考验。
        国际化的必经考验
    王吉鹏: 联想这次为突破“困局”
所做的企业调整反应出,我们的企业在国
际化上尚显稚嫩。国际化对我国大多数企
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货币有两面
,如何去把握于我们有利的一面?首先我
们是否已经具有了国际化全球资源的整合
和运用能力?我们有没有真正弄清楚国际
化,或者说我们有没有从骨子里真正接受
国际化?国外在中国开办新公司的跨国企
业是带着自己国家的人来的,这些外企的
高管大多是外国人,他们面临着重重文化
障碍,但他们做得比中国企业好。这点很
值得我们思考。
    李志起:我认为,这是中国企业走向
国际化的必经考验,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


杨元庆
确实充满着诸多的不确定性。我们对外部
世界的了解远远不如我们对本土市场那样
深刻,再加上国际市场风云变幻,企业必
须有灵活的反应力和快速的行动力,才能
避免陷入被动。收购的风险绝对不仅仅是
整合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在整合中有没有
应对变化的能力。
    这次调整还反应出,联想的企业文化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仍然未能完全融合和统
一。在中国,联想曾以卓越的决策力和执
行力著称,但显然在联想国际化之后,这
个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
    编者按: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中
国企业提前“过冬”。作为中国品牌骄傲
的联想,如何应对这次金融危机呢?
        无法回避的金融危机
    王吉鹏:经济危机是个伪命题。因
为外部环境的变化本身就是企业战略需要
考虑的因素之一。企业经营本身就有波峰
和波谷。所以危机应该是一种常态,只是
这次危机波及的广度和深度都比较大。但
这不一定对公司战略造成直接冲击。
    当初,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本意是
拓展低端市场以外的客户和国际市场。收
购之后,联想采取了正确的整合战略,但
由于联想的策略和市场环境配合不利,加
上此次经济危机,共同作用产生了今天的
“联想困局”。我认为,这并不是战略上
的问题,联想应该继续在这个战略上强化
它的国际化的能力和面向大企业客户的能
力。
    在经济大势不好的几年时间内,联想
要看清形势,把握方向,不要过于屈从于
资本市场的压力,企业整体目标定得过于
具体,不一定是好事。另外,联想已经迈
出兼并IBM的PC业务这一步,接下来就要坚
定得实现国际化。
    李志起: 联想战略上的收缩已经证
明它懂得了“集中优势兵力”的奥妙,这
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调整。对一家IT公司来
说,联想的品牌要想赢得更大的成功,就
绝对不能仅仅盯住市场份额的扩大,而是
要从更深层面去思考,如何让市场份额的
扩大、技术进步的领先以及服务的快速跟
进和持续稳定成为自己的“三驾马车”,
从而更好地驱动自身的成长。
    编者按:就在枊传志宣布重新出山
的次日,联想集团的股票暴涨10.96%,报
收于1.62港元。围绕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也
都激情高涨,呈现一片“利好”形势。那

么,枊传志这次复出江湖,如何扭转2008
第三季度亏损9700万美元的局面呢?
      联想近期呈现“利好”

    王吉鹏: 在国内市场,只要联想能
够把握住国民的需求,引领几项局部的创
新,那么保住联想的国内市场份额不难。
但是如果联想拿着国外的品牌来国内销售
,这种“出口转内销”的办法可能就行不
通。
    在国际市场,如果放到三五年看,那
肯定比较困难。但是如果放在十多年看,
那么我不认为它有多难。当年宏基国际化
那一步迈得很大,后来发现超越了自身现
有的发展,于是决定“后退”。在后退的
过程中,宏基的布局并没有散乱。并购是
战略的一部分,联想不可能收购国际品牌
之后,拿着国外品牌返销本土。所以从近
期来分析,联想呈现为“利好”,但是长
远来分析,我很担忧联想的未来。
    李志起:目前,联想在国内外都面
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比如,同样来自中
华大地的宏碁正在对联想构成另一种文化
模式上的挑战。更何况联想还面临HP、DE
LL等对手的进攻。市场变化日趋剧烈,消
费者需求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联想要成
为PC市场最后的王者,这条路还很漫长,
联想对此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编者按:不可否认,作为中国品牌
的领头羊,联想在国际化道路上一路走来
,似乎并不是那么顺利。然而,在全球经
济一体化的趋势背景下,国际化又是中国
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那么,联想的国际
化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怎样的思考?
           谋定而后动
    王吉鹏:第一、中国有句话叫“谋
定而后动”。没有那个人做事不是谋定而
后动的,每个人都这么认为。但是真“谋
定”了吗?从联想的发展轨迹来看。它是
一步步形成这个“谋”的。那么,在“动
”的过程中,它还面临很多不确定性,面
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联想在这个过程
中的经验和教训对其他企业提供了许多借
鉴,“交完学费”再思考可能太迟了。第
二、国际化没有那么难。我们有很多企业
在国际市场上呼风唤雨,他们运用自身的
优势角逐于国际舞台,这个前提是企业自
身的核心能力不断的培育和强化。联想的
核心优势是在国内建渠道,打市场,但是
这个优势没有成功复制出去,核心能力没
有延展出去。
    李志起: 世界上没有任何两片树叶
是相同的,企业的经营也是一样。如果说
联想的经验有所借鉴的话,我觉得最重要
的经验就是,企业国际化的成功首先应该
是领导团队的成熟。如果没有柳传志和杨
元庆的智慧,你很难想象这家企业能够抵
御这样的压力。而一个缺乏领导团队的企
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会非常被动。所以,
企业如果没有这样的团队,国际化的道路
甚至可以更晚一些,不必急于求成。
    结语:回归还是坚守?
    在经济萧条的大环境下,回归与坚守都
是一种策略。相信已经走出国际化关键一步
的联想,通过苦练内功,加强团队管理能力
,定能迎来发展的春天,实现更大的飞跃。

    联想集团近日公布,截至2008年12月
31日第三季度业绩净亏损9700万美元。柳
传志重新担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元庆接
替威廉·阿梅里奥的职位重新担任CEO,罗
里·里德(Rory Read)被任命为新设立的总
裁兼CEO。
    联想集团为什么会选在这个时候发布
这项人事任命,这次人事调整向我们传达
了什么样的信息?
    其实,去年年底有关联想集团将有重
大调整的消息就在业界传得沸沸扬扬,当
时企业界有很多朋友在讨论这件事情,联
想集团内部也议论纷纷,为了稳定军心,
联想集团在1月8日发布重组消息的时候,
没有宣布人事调整的内容。这样做,一方
面可以证实人们的猜测——联想确实进行
了重组;一方面也打消了人们对联想集团
人事变更的种种猜测。之后,各种猜测渐
渐平息。
    议论是平息了,但人事的调整迟早是
要宣布的。1月8日的公告使得联想集团有
了更加充分的时间来酝酿和讨论人事安排
的问题。事实上,当初的人事安排和现在
宣布的方案并不完全一致,不过,正因为
有了这么一段时间的酝酿和调整,所以目
前公布的人事安排在我看来是最适合和最
完美的。而选在第三季度的财报发布之后
宣布这项任命,只是找一个比较好的时机
罢了。联想这样的安排,似乎在告诉人们
:我们换人是有原因的,大家也不会显得
太突兀。从这一点看,我们不得不佩服联
想炉火纯青的公关能力。
        杨元庆为何任CEO
    联想在2005年5月1日正式宣布完成收
购IBM全球PC业务的同时,任命杨元庆接替
柳传志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
担任非执行董事,前IBM高级副总裁兼IBM
个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斯蒂芬-沃德(Ste
phen Ward)出任联想CEO及董事会董事。
    为什么当时不选杨元庆担任CEO,而是
董事长这样一个在中国人看来能够当家作
主但本质上没有什么实权的职位?因为,
在西方公司的管理构架中,董事长基本上
不怎么管事的,有点儿类似于英国的女王
,而CEO则是首相。并不是董事会和柳传志
不愿让杨元庆担任CEO,而是因为当时的杨
元庆并不具备担任跨国公司CEO的能力。首
先,杨元庆没有太多的国际公司的工作背


景,就连英语也不是很熟练。他没有能力
驾驭如此庞大的一个系统,尤其是联想和
IBM 全球PC业务合并之后带来的文化差异
 团队融合和IBM老员工的稳定等一系列问
题。当时的联想集团迫切需要国际化,所
以不允许杨元庆这样一个生手执掌联想这
艘大船,所以董事会安排杨元庆担任董事
会主席,他也可以参与管理和决策,这样
就等于在一线学习。现在学得差不多了,
就可以来做CEO了。
    据说,杨元庆曾在2007年下半年就向
董事会提出来说,他能够担任CEO,也希望
出任CEO。 但当时的董事会和柳总认为杨
元庆还是不太成熟,加之奥运会即将在中
国召开,作为国际奥委会的TOP赞助商,联
想绝不允许在奥运项目上有任何闪失。所
以维持不变是董事会当时最现实和最稳妥
的决策。
    之前,两任老外CEO使得联想集团已经
由一个本土公司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跨国公
司,跨国公司的文化、理念、制度、体系
等都在两任CEO的任期内得到构建、 加强
和完善,尤其是第二任总裁兼CEO、原戴尔
高级副总裁阿梅里奥为联想的发展做出了
巨大贡献。我们不妨打一个比方,某人有
钱买下了一艘大船,但自己可能开不了,
所以就花钱请原来的人帮着打理,自己也
一起参与学习,等到自己学会了以后,就
可以自己来开了,这样即有乐趣,又能省
钱,一举两得。而且如果还是对自己不放
心,还可以再配个有经验的副手,联想集
团企业运营高级副总裁Rory  Read先生被
任命为新设立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应该就
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阿梅里奥先生也将以
顾问身份服务联想,直至2009年9月,保证
杨元庆能够顺利过渡。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不懂
就学,学好了再干,这样很稳妥、很安全
,也很理智。

        柳传志为何重出江湖
    在很多人眼里,柳传志早已退居二线
。事实上,作为联想控股的总裁,柳传志
从来就没有退居过二线,包括联想集团在
内的联想控股旗下公司所有的重大决策最
后真正拍板的肯定还是柳传志。柳传志是
当之无愧的中国企业教父,即便是在全球
范围内,有他这样的战略眼光和格局的企
业家也不多。柳传志在领导联想集团完成
IBM全球PC业务的并购之后,就急流勇退,
主动把舞台让给年轻人,让他们有机会大
展拳脚。在当时,CEO需要请老外来担任,
如果柳总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的话,那杨
元庆就没有位置了。所以柳总当时的让贤
既是柳总胸怀的体现,也有现实安排的需
要。
    现在,轰轰烈烈的奥运会已经圆满结
束,联想已经退出了TOP赞助商的行列,奥
运给联想带来的热浪和辉煌已经渐渐远去
,金融危机又席卷全球,作为联想这样一
家以国际化为战略目标的中国公司而言,
国际市场受到重创,PC市场需求势必持续
下滑,联想今天的亏损在我看来是非常正
常的现象,并不是大家所说的什么“危机
”。全球有那么多大公司纷纷倒闭、亏损
,联想有点儿亏损是正常现象,没有必要
大惊小怪。
    只是没有想到柳总会亲自站出来做董
事长。他敢于站出来、敢于向前迈这半步
,重新回到前台来,真正体现了联想控股
和柳总这个联想集团创始人对联想集团的
厚爱。因为柳总早已功成名就,他和海尔
的张瑞敏在中国企业界所创造的高度恐怕
短期内很难有人超越。而现在,他冒着可
能失败的风险重新站到前台,虽然这个风
险不大,但这也确实需要勇气和大公无私
的奉献精神。
    我认为,大的战略调整肯定会有,但
跟人事变更未必没有太大关系。柳总作为
联想集团的创始人和精神领袖,从来就没
有离开过联想集团的重大决策。全球金融
危机席卷全球的当下,我认为联想集团应
着重开拓国内市场,毕竟现在全世界只有
中国和中国的消费者手里有大把的现金!
所以我看到环球时报报道,“有人说只有
中国才能救世界”,如果国际上的需求减
弱,利润率低、成本高,那为什么不把主
要精力放在成本相对较低,利润相对较高

的国内市场呢?所以联想集团进行的战略
调整应该是由国际化转向国内市场,这个
战略调整的出现,一定是环境使然,而不
是人事调整决定的。
        联想的未来会怎么样
    大家可能比较关注联想集团第三季度
出现的亏损,其实,出现亏损很正常。就
像温总理说的那样,全球经济一体化了,
大的环境不好,任何国家,任何企业都不
能独善其身。只不过有些状况会好一些,
有些状况会差一些,但总体来说,或多或
少都会受到影响。联想作为中国最优秀的
高科技企业和民族品牌的旗帜,其品牌在
国内PC领域的竞争力无人能比,加之并购
IBM的PC业务之后,国际管理团队“手把手
的培训”,使得联想集团的战斗力已经今
非昔比。现在国家提出了的家电下乡的拉
动内需的战略,联想如果能够适时地推出
适合农村市场的产品和服务,相信很快就
能够占领国内市场,很快就能够发掘和创
造出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九亿农民一起联
想,联想的舞台非常巨大。
    同时,我相信联想还会抓住冬天的契
机,为春天的到来做好准备,比如开发和
拓展一些赢利能力较强的产品和服务等。
    联想这次的人事任命实际上已经宣布
将联想的管理工作将以国内的团队为主导
。这样做很显然可以削减国际团队带来的
高成本。
    柳传志以前在回答品牌中国产业联盟
主席艾丰提出的“IBM这样的世界500强做
PC都不赚钱,凭什么联想做就赚钱?”的
问题时,柳总就说过:“IBM做PC是穿着西
装炸油条,而我们联想则是穿着工作服炸
油条,成本控制得会比较好,所以我们就
能够赚钱。而“成本控制”和“国际化”
之间显然是冲突的,但是并购IBM的PC业务
之后,联想总得把人家的管理方法学到手
才行,咬牙也得花大价钱来请国际化的团
队。一方面国际化的团队能把这艘大船开
好,同时也能让船上的兄弟们学学人家是
怎么开的,以便等到自己来掌舵的时候,
不会出什么乱子。现在我们学得差不多了
,不能也没必要应付这些高昂的管理成本
,所以由本土管理者重新执掌联想是一个
比较好的选择,杨元庆超级的执行力也能
够得到充分发挥。所以说这次人事调整是
安全、理智和必然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