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困难时期
,在很多行业惨淡经营的“寒冬”,紫光
公布的2008年前三季度报告显示紫光今年
前三季度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28%。
    回首上一个IT“寒冬”,紫光也曾陷
入亏损的困境。当时业界对规模顶礼膜拜
,靠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以应对危机。然而
,刚上任的紫光股份总裁李志强选择了先
做强,再做大,也就是先“长劲再长个”
这样一条有紫光特色的发展之路。从最开
始提出“简单·高效·健康”的管理思路,
通过资产置换和重组战略瘦身,把紫光的
核心业务集中在优势上,“肥水要浇高产
田”;接下来,实施大IT战略,布局IT的
产品线。到2006年,明确实施大科技发展
战略,完成了紫光“一主两翼”的战略布
局。
    在大科技战略指导下,紫光制定了“
一主两翼”的发展布局。以信息产品、软
件集成、数码分销、通讯科技、智能交通
五大业务板块为主体,结合金融资本和基
地建设“两种手段”,努力做好科技经营
、科技投资和科技支撑等工作。专业化经
营和多元化投资的均衡布局,分散了风险
,找准了方向。
    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唯一专业研究机
构,品牌中国提名紫光股份总裁李志强为
2008品牌中国年度候选人物。面对荣誉,
谦虚儒雅的李志强显得比较低调地说:“
这份荣誉不仅激励着我个人,更是对紫光
的肯定和激励。”

         品牌成为核心资源
    一直以来,李志强认为产品很重要,
但是比产品更重要的是品牌,比品牌更高
一层的是国家标准。中国是大市场,要在
自主掌握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做大做强民
族品牌。这是一个IT领军人物对中国IT产
业的坚定信念。
    在李志强看来,资源决定生存。紫光
是一个资源型组织,品牌是紫光最核心的
资源,作为依托清华的高科技企业,紫光
享用着清华大学的无形资产。这也决定了
紫光品牌的价值内涵。
    李志强将品牌建设工作置于战略高度
,从制定完善专项品牌管理规定,到专人
负责质量管理、商标管理、专利管理、VI
管理等各项具体细节工作;从创新的品牌
建设、积极的产业推广到温暖的公益行动
,将企业发展、产业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
展结合起来。
    企业的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良
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需要依靠企业品
牌的长期积累才能获得。紫光在踏实细致
、持之以恒的专注品牌建设中收获颇丰:
2006年,荣获中国电子企业最有价值品牌
;2007年,荣获品牌中国金谱奖、首届中


紫光股份总裁 李志强
国自主创新卓越品牌;2008年,在纪念中
关村科技园区成立20周年评选活动中荣获
“中关村20大影响力品牌”、并再度荣获
“品牌中国金谱奖”;同年,紫光申请的
“UNIS”商标,经司法程序认定为中国驰
名商标。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特殊时刻,品牌显
得尤为重要。李志强强调,政府会支持有
品牌、有影响力和产业基础的企业。倒闭
的往往是那些没有品牌和技术的企业,金
融危机的大环境在客观上加速了企业的调
整,推动了变革,使得企业更加重视品牌
,重视技术创新能力。

        科技成就核心价值

    科技就是紫光品牌的核心价值。
    紫光品牌的内涵价值决定了紫光的发
展定位,为此,紫光提出高举科技大旗,
在科技上下大力气,做大文章。2006年,
紫光明确了“大科技战略”,实施“一主
两翼”的发展方向。如今,紫光形成了信
息产品、软件集成、数码分销、通讯科技
、智能交通五大业务板块,全方位进行科
技经营、科技投资和科技支撑工作。
    经过两年的布局和谋划,紫光的五大
业务板块得到了健康发展。紫光扫描仪连
续10年蝉联市场占有率冠军;紫光光存储
系列产品销量稳居国内市场第一;紫光捷
通累计建设里程超过全国高速公路通车总
里程的20%, 成为我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
设领域的一流品牌;紫光数码已经建立了
覆盖全国的渠道销售网络,成为国内四大
IT分销商之一;紫光软件业已发展成为国
内成熟的软件企业,通过移师无锡进行区
域化发展,为江苏的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
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科技支撑工作中,积极稳妥地将现
有业务融入科技支撑体系,积极推进深圳
紫光信息港、苏州紫光产学研基地、紫光
贵州科技园的建设工作。李志强对产业未

来的远见和魄力,为紫光中长期的发展储
备了丰富的粮食。然而,做这项工作更深
远的意义在于清华产业“充分发挥紫光背
靠清华大学的科技特色和科技优势,把紫
光科技成果和经验推广到各地,服务于当
地经济,促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报
国理想。
    在国际化方面,紫光进行了务实而有
效的创新。紫光与全球最大的专业图文服
务企业纽约证交所上市公司American Rep
rographics Company(ARC) 实现强强联
手,合资成立中国规模最大的专业图文服
务公司----北京紫光图文系统有限公司进
军服务领域,将紫光自有品牌与产品进行
了很好的国际化重组和发展。用李志强的
话来说,国际化,不是只有走出国门一条
路,家门口也可以实现国际化。只要品牌
和技术过硬,外国品牌自然会主动过来。
紫光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走资源外延
式发展道路。
    在具体战略执行上,紫光有一个“雪
地走路做乘法”的策略,就是在投资层面
多元化,分解企业风险;在经营层面上专
业化,在深度挖掘紫光现有业务的基础上
,不断整合已有资源,在交叉点和结合部
寻找新的机会,在相关领域形成扇形拓展
模式,拓展全新业务。
    紫光用持续的科技创新成就了紫光品
牌的核心价值,在坚守科技发展的道路上
收获了品牌的卓越发展。

        文化铸就基业长青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紫光仍保持了健
康正常的发展,探究其中秘诀,健康是硬
指标。李志强深谙企业经营之道乃健康第
一,因此,他将“简单·高效·健康”确
定为紫光的管理思想,即简单的管理、高
效的运行和健康的发展。企业必须保证“
健康”才能在发展中屹立不倒。这是企业
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规律。
    “在发展上,紫光选择了一条最艰难
的道路——先做小,再做强,然后再做大
。下决心走这条路顶住了很多压力,因为
先做小就会使大家认为你不发展,比较无
能,没有面子。其实,如果为了面子上好
看,我们完全可以先做大,通过迅速扩张
规模的方式来掩盖已经存在的各种矛盾。
但那样做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紫光想作
百年老店,想可持续地发展,不希望在迅
速辉煌之后就轰然倒塌。所以,我们一直
把作健康企业,把打基础放在了工作的首
位。”不怕暴露和面对矛盾,不为做大而
无限扩张,不因利润而盲目投资,李志强
理智地将健康的经营之道执行到底。
    在具体实践上,李志强提出倒考核思
想,严格考核企业现金流、净利润、总收
入等各项指标,尤其突出现金流资金链的
畅通,始终将企业健康放在第一位。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惟
不争,乃莫能与之争。”谦恭和宽容树立
了李志强在紫光的影响力。他定义领导的
主要任务就是要获取资源,提供服务,影
响和引导他人达成目标。其核心应该是“
服务”。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紫光形成了50人
的职能总部、500人的股份旗舰和5000人紫
光舰队的大舰队体制。文化高于管理,紫
光把职能总部定位为紫光的战略和文化中
心,以服务为主,对各事业部和控参股公
司充分授权,但文化是统一的,思想是一
致的。
    紫光源于清华、属于清华,清华大学
的文化深深浸润着每一个紫光人。在对清
华的多年感悟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实践中,
紫光总结出16字企业文化——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文行忠信,恭宽敏惠。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引自《易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此句化为清华大学的
校训。刚毅坚卓、宽厚仁爱的君子之德,
成为清华的做人之本,教化紫光的为人之
道。紫光成长于清华,从清华人文精神中
汲取力量和信心,也多了一份对社会的责
任和义务。
    清华精神是紫光取之不尽的财富,但
毕竟是学校文化,学校讲求如何“做人”
,企业则追求该如何“做事”。紫光作为
清华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体现,一方面要
有对校园文化发展式的继承和发扬,同时
也要积极把握和理解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
经济规律。于是,紫光在对清华校训的理
解中延伸发展了出自《论语》的企业格言
——“文行忠信,恭宽敏惠”,这是紫光
的做事文化。这是一种学习、实践、再学
习、再实践的知行合一;员工对企业忠诚
,企业对社会诚信的道义;谦恭、宽容、
沟通、理解的处事准则;反应迅速、行动
敏捷、为股东谋取最大利益,让员工得到
实惠的经商之道。
    从校园文化到企业文化,从讲求如何
“做人”,到在做人的基础上学会如何“
做事”,紫光文化与清华精神一脉相承,
源于文脉相承、亘古不移的中华传统美德
,铸就了紫光的基业长青。作为当代儒商
的代表,李志强通过管理的变革与文化的
传承,缔造了“简单·高效·健康”的理
性与“文行忠信,恭宽敏惠”的人文相结
合的中国优秀企业基因。
    在30年波澜壮阔的产业画卷中,紫光
是改革开放浪潮中重彩浓墨的华丽篇章。
紫光与联想、方正成为中关村高科技的三
面大旗,至今屹立不倒。其根本是厚重的
文化底蕴、领先的科技实力和完善的品牌
形象。如今的紫光,在李志强的领导下已
成为我国的驰名品牌,是中国IT产业的中
流砥柱,为中国的民族企业赢得了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