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经典《论语》中有一句有关“义利”的名言:“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其实品牌之道亦是如此。在以“雾锁连城”开启的2013年中,让潍坊百姓闻之色变的地下水,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王老吉和加多宝之间打个不停的“罗圈儿架”,把中国股民雷得外焦里嫩的光大乌龙指,当毒快递与问题疫苗事件为2013年的中国品牌画上一个极不美观的句号后,交织在一起的各种行业乱象也构成了本年度的中国品牌危机盘点。

有所为,是一种勇气和魄力;有所不为,则是一种理性和自制。塑造一个品牌需要有所为,而塑造一个知名品牌,尤其是一个拥有长久生命力的品牌则更要懂得有所不为。

党和政府在各种场合多次重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美丽中国”概念,但多年来高能耗、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已经给生态环境埋下了巨大的隐患,近年来在全国多地迅速蔓延的城市雾霾就是大自然对我们最现实的“抗议”。以饱受雾霾困扰的北京为例,2013全年好天气不足半数,达到5级重度污染的天数共计58天,因咳嗽发烧、呼吸道、肺炎等疾病入院的病患不计其数,而北京也仅仅是城市雾霾的一个缩影,举国上下由北到南,从内陆到沿海似乎都难逃雾霾的侵扰。无独有偶,在山东潍坊,那里

的居民所要担心的不仅是空气中的污染,还有来自饮用水的污染。城市的建设关乎当地居民的生活,所以便更要明确发展中的“可为”与“不可为”,以环境为代价,不加节制的扩张和不负责任的“摊大饼”,则与为市民提供宜居环境的根本任务背道而驰。当一个城市已经无法提供健康的环境,任何的摩天大楼、华灯璀璨都只能成为浮云,环境换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只能是带血的GDP。

让千万中国股民心寒的中国股市,在2013年中又闹出大笑话。 8月16日发生的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不仅让股民遭受巨大损失,还给长期萎靡的国内股市再一次沉重的打击。屡遭投资者耻笑却仍不思完善制度、提升资本品牌与价值投资意识的国内股市,已经成为阻挠中国资本市场良性运转的绊脚石。乱象丛生的不仅是国内股市,历来真相与谣言齐飞的互联网环境终于引起了公安部门的重视。造谣传谣仿佛是自媒体平台的必然产物,仅靠鼠标、键盘就能完成的零成本传播,成为“有心人”进行商业炒作、恶意中伤的利器,“秦火火”、“立二拆四”等网络推手相继被捕,这也告诉那些利用微博、博客等平台造谣传谣、恶意炒作的网络营销“高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结果很有可能就是锒铛入狱。

安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却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为了节约成本、抢占市场,部分无良企业以牺牲

消费者、用户安全为代价换取利润。伴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安全感却是与日俱减,来自食品、药品、交通、物流各个方面的安全隐患都让人们的幸福指数大打折扣。近两个月来,全国多地出现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的事件,不仅引起舆论哗然更让全国的新生儿家庭感到恐惧。同样致命的安全隐患也存在于如今风生水起的物流行业。近年来,多家快递公司都曾因安全事故遭受处罚,2012年圆通、韵达等四家快递公司就曾因谎报货物引发运输飞机起火,此外,丢件、换件、野蛮分拣装卸的行业通病更是不胜枚举。今年11月,一份来自圆通的“毒快递”造成了一死九伤的惨剧,躁进的物流行业与缺失安全意识的从业人员最终酿成大祸。

2013年之于中国品牌,有取得成绩后的光鲜,也有遭遇危机的窘迫。做品牌需有所为,做大品牌则要懂得有所不为,扩大生产规模、改变营销手段、加快文化输出只是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手段,而多一份理性和责任心,少一些投机取巧和急功近利,才能让中国品牌更沉稳地走在成长的道路上。

在12月这个辞旧迎新的月份,中国品牌也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嫦娥飞天玉兔漫步月宫,开启了我国航天新篇章;4G时代引发产业升级,推动中国电信产业进入新格局;珠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仅激活了珠算文化,也为弘扬和传播珠算文化迎来新的春天;七条高铁同时开通创历程之最,勾勒出中国铁路延伸的新版图。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传统小吃店引起社会巨大反应,不仅再一次展现了党中央走进民众的亲民路线,也为老字号品牌的长远发展起到提升和传播的重要作用。

然而,一片繁华背后亦有隐忧。近期,湖南、广东、四川等多地婴儿在接种深圳康泰公司生产的乙肝疫苗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引起舆论哗然。药品安全无小事,疫苗安全更无小事。纵观整个事件的发展,姗姗来迟的病例通报、未公布的疫苗流向以及地方监管部门对一些涉及生命等重大事件反应的迟钝和麻木,以及应急机制的缺位都让这场惨剧在全国持续蔓延。三年前的山西疫苗事件在广大受众心中仍有余悸,三年过去了,疫苗安全并没有在公众心中消除顾虑,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依旧处于被动局面。

孰不知,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事前的预防,而非事件发生后的反应。

此外,随着网购的流行,快递公司倒卖客户信息也成为业内的“潜规则”。发生在本月的“夺命快递”事件令人震惊,这场并非偶然的悲剧,折射出我国快递业混乱的现状。“夺命快递”首先暴露的问题,是快递验视制度几成一纸空文。《邮政法》、《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要求,禁止邮寄的违禁物品种类和实行严格的验视制度。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快递公司为保证收寄效率和利益,而忽视这一环节,其监管部门对此也不够重视。快递业要发展,行业规范更重要。出了问题,不必因噎废食,而应针对行业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完善行业内部自我管理,加强政府监管,让“夺命快递”不再重演。

继人大招生处处长被查,浙江大学副校长褚健因涉嫌经济问题被批捕,首师大本科变专科之后,高校自主招生黑幕再度曝光。近年来,我国对于高校自主招生虽有规定,但没有法律威慑,加上制度成本太轻,因此挡不住招生巨大的黑色利益诱惑。要想给高校招生的“黑洞”打上“补丁”,在加大公开自主招生信息力度的同时,更要对自主招生进行立法刑责管理,明确监管主体,赋予监管责任,建立制约机制。

中国企业不是没有能力去做品牌,也不是没有后来者居上的可能。中国品牌繁华背后,隐忧不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企业大多缺乏品牌意识,只重视眼前之利,没有长远目光,也不愿去做长远的打算和投资。做品牌决不能投机取巧的事情,尤其是缺少品牌经营的智慧和监管制度的制约,品牌之花恐怕未经风雨便会凋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