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来越不让人放心的餐桌,让普通百姓切实感受到中国企业诚信缺失的严峻现实。据商务部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违约、造假、欺诈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信用缺失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远远不是损失一些金钱那么简单,它还直接关系到社会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高低,制约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及经济秩序的稳定,是市场经济的致命伤。

    另有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坏账率高达1%至2%,且呈逐年增长势头,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坏账率通常只有0.25%至0.5%;我国每年签订约40亿份合同,履约率只有50%;我国企业对未来付款表现缺乏信心,近33.3%的企业预计情况将“永不会改善”。

    市场经济是自由、平等、竞争的经济形式,公平竞争、自由交易是它得以发展壮大的

  • 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离不开法律规范的引导和约束,但它的良好运转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协商一致和相信能实现各自预期基础上的自觉履行。这就要求市场主体切实树立诚信意识,以“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良好信用示人。如果市场交易各方缺乏信用,彼此担心订立的合同或契约可能沦为一纸空文,不仅自己的交易预期泡汤,甚至还可能让自己付出的货物或货款无法追回,那必然会使交易效率大大降低,还会大大增加交易成本,严重的纠纷还会引发危害社会的暴力和凶杀犯罪。

    ■点评者说:

    信用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换言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之上的。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源,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作为

  • 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源,信用程度的高低、信用资源的大小直接影响市场经济主体参与社会分工的程度、分工利益的大小,并间接影响到社会分工的发展。从而产生更高的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信用的存在,促使资源从使用效率低的用途转向使用效率高的用途,加速资源在不同行业间的自由流动,促进资本的再分配和利润的平均化。

    信用可以节省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降低交易成本。多种信用工具的存在,不仅可以减少现金流通,而且可以促使一些债权、债务相互抵消更为方便快捷地进行,这就大大节约了与现金流通有关的各项费用,降低了交易成本。信用的发展还能够加速商品的销售速度,促进资本的快速周转,提高全社会的资本利用效率。就全社会而言,良好的信用可以大大降低社会的管理成本。

  • “善心与善行”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善心既非善行的充分条件,也非善行的必要条件。因为善行是事后去看,事先你无法预知未来所有的不确定性,所以不可能在事先就认定自己做的事情就是好事。

    从宏观角度出发来看陈光标被质疑这个案例,不难发现,目前不少媒体质疑陈的动机,陈也反过头来怀疑媒体的操守,两厢里互相比较谁的道德更高尚,这种与公益慈善完全无关的口水仗,着实是在浪费精力。

    对于公益慈善行业来说,善心有助于锦上添花,但与这个行当的专业程度并不相关,公益慈善行业从不缺少善心,只是需要更加专业化的操作。换个角度来看待陈光标事件,就会发现陈与部分媒体相互指责动机的行为不专业,多因公益慈善行业的不专业,所以才会出现陈这种大派现金的“高调”行善做法,也才会出现媒体去纠结陈的动机,而不是去探索如何使得陈这种不专业的行善能专业起来。

    当然,对于陈光标而言,既然是好心人办好事,就应该将媒体的质疑和监督当成自己

  • 行善专业化的一个契机。而对于媒体而言,这同样是一个机会来反思是不是有比质疑动机更好的监督方式。双方如果能各自转换视角,或许可以把公益慈善事业真的往前推进。即便不能推进一大步,推进一小步也是“很大的善行”。

    话说回来,这种技术上的专业化固然重要,但如果制度性的障碍没有消除,公益慈善的专业化还是无法真正实现。这一系列问题的背后,矛头直指国家垄断和主导公益慈善行业这个体制性的障碍。如果设立私人基金会很容易、信息公开透明并且高效监督,就不会发生陈光标事件。而政府之所以不愿意放开公益慈善行业,除了寻租者在其中获得灰色利益外,主要还是因为一种被误导的担忧,即以为放开民间慈善,民心就会转向民间组织,威胁和谐稳定。事实上,正是改革开放为稳定保驾护航,公益慈善领域也不例外,民间组织承担社会职能恰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不妨以各种慈善领域的争议事件为开端,进一步推进慈善领域的改革开放。

    ■点评者说:

    媒体监督可以质疑慈善者

  • 的动机,但不能通过手中的权利否定慈善者的行为和结果。

    媒体在报道新闻,尤其是具有影响力的新闻事件时,更应当主动担负起引导舆论的责任。对于媒体,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一种天职。媒体有义务和责任让受众了解真相,而不是让受众感觉更加混沌。慈善是一种行为,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表现出来。但对于具有影响力的慈善行为,就应当有相适应的体制加以保障,尤其是透明度方面,让整个社会了解慈善的目的与结果,同时也会有更多的人参与慈善行为。
  • 借壳上市是当前中国股市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一种资产重组模式。借壳上市不仅让处于困境中的上市公司获得重生的机会,而且对一些即便不是处于困境中的企业来说,通过借壳上市,实现行业整合与产业升级,同样也可以促进上市公司做大做强。正因如此,借壳上市题材在股市里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借壳上市成为中国股市上最具活力的炒作题材。

    然而,正因为借壳上市受到市场追捧,以致各种各样的假重组及重组游戏在市场上泛滥,各种虚假重组的消息满天飞。加之借壳对应的经营实体本身就经营不佳,以致不少公司的借壳上市除了引发一阵投机炒作之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上市公司的命运,使得上市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的边缘,成为股市里永远的重组股,年年重组,每次重组又都不见成效。而这样的借壳上市,又进一步加剧了股市里的投机炒作气氛,加大了股市的投资风险。

    借壳上市新规显然可以有效避免重组游戏的继续上演。新规对拟借壳对应的经营实体提出了明确要求,如此一来,那些临时搭拼起来的假实体,以及实力不济的经济实体就被排除在了借壳上市之外,参与到借壳上市中的将是有相应实力的实体。此举不仅可以保证上市公司借壳上市的质量,而且可以避免各种假重组等重组游戏对市场的干扰,减少市场的投机炒作氛围,减少股市投机炒作风险。而且,这种做法

  • 也有利于落实退市制度,做到优胜劣汰,实现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点评者说:

    与一般企业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优势是能在证券市场上大规模筹集资金,以此促进公司规模的快速增长。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已成为一种“稀有资源”,所谓“壳”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由于有些上市公司机制转换不彻底,不善于经营管理,其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丧失了在证券市场进一步筹集资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这个“壳”资源,就必须对其进行资产重组,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就是更充分地利用上市资源的两种资产重组形式。

    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将主要资产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来实现母公司的上市,借壳上市的典型案例之一是强生集团的“母”借“子”壳。强生集团由上海出租汽车公司改制而成,拥有较大的优质资产和投资项目,近年来,强生集团充分利用控股的上市子公司—浦东强生的“壳”资源,通过三次配股集资,先后将集团下属的第二和第五分公司注入到浦东强生之中,从而完成了集团借壳上市的目的。

    借壳上市一般都涉及大宗的关联交易,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些关联交易的信息皆需要根据有关的监管要求,充分、准确、及时地予以公开披露。

  • “涨价风波”终于有了定论。这个定论开局良好,可却意犹未尽,让人有“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之感。

    联合利华该不该罚?该。喊涨价确实不对,引发部分城市发生日化产品抢购,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更是构成了价格违法行为,罚得好。然而,据相关部门说,联合利华占市场分量不多。那么,占市场分量最多的是什么?不是联合利华,不是康师傅,而是那些一直为涨价“摇旗呐喊”的石化、石油企业。小的被罚了,大的呢?

    既然“涨价”是一个市场行为,那么,市场行为还可以在市场上解决有一只无形的手,叫做市场竞争,通过竞争,达到最后的平衡。可是,当涨价的另一方是那些“占市场分量最多的企业”时呢?这只“无形”的手这时候往往就有点“肌无力”,就尤其需要政府部门出面制衡,维持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否则,企业面临的将是双重标准:

  • 该市场行为的,被阉割了,该竞争的,被保护了。这样不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不但会加大政府的管治成本,最后的恶果还是要消费者来埋单。

    “分量不大”的“芝麻”被罚了,对于维持市场秩序而言,是一个良好的开局。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对于那些“分量大”的“西瓜”而言,恐怕,也是时候思考如何避免覆辙,好好端正端正自己的市场行为了吧?

    ■点评者说:

    市场经营主体的市场行为,内容非常复杂,而且在不同的政治经济形势下,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对市场行为的评价也不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几乎每项行为都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这主要应当看市场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应该说市场行为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生产,有利于流通,有利于人民生活就是一种积极市场行为是符合市场规范的、合理的行为。反之,应视为消极的、不规范的、不合理的行为